2020年7月22日,“工业遗产转型复兴”——
对于邯郸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程泰宁院士团队将设计的中心聚焦在如何将历史、产业、创新相结合,让过去、当下、未来在这片土地上汇聚,使一座新旧衔接、产城融合的新城拔地而起,最终打造成一个蝶变转型的复兴引领区、构建活力创新的未来示范区。

程泰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筑境设计主持人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
△ 方案解读视频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日景鸟瞰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夜景鸟瞰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城市解读 -
■ 区域背景
邯郸是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原城市群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是地区性交通枢纽城市。

△ 多重区域战略叠加区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经济产业
邯郸被称为中国钢都,钢铁产业一直以来都是邯郸的支柱产业,是邯郸面向国内的一张名片。邯钢区域的复兴,是整个邯郸城市复兴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示范。

△ 邯郸
■ 历史文化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众多,具有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传承,包括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等。

△ 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 程泰宁院士团队
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古都和邯钢的发展崛起,是三千年历史邯郸城的两大巅峰。在文脉传承与发展中应当建立起未来与历史的对话。
请翻转你的手机 ▽ 邯郸历史发展时间轴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城市环境
邯郸的特殊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得其在选择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时候,需要尽量考虑污染少的生态绿色产业,对于已有的污染产业也必须加大环保整治力度,应用新技术减少污染源。


△ 城市环境分析 © 程泰宁院士团队
钢铁厂是邯郸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邯钢所处的西城区域是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本项目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新技术应用等方法,将逐步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作为邯郸可持续生态发展的引领区。

- 总体规划 -

△ 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工业遗存规划鸟瞰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空间规划结构
利用时光罗盘的元素,打造一城九区、两水多脉、核心引领、多元发展的城市空间规划结构。

△ 空间规划结构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规划从邯郸王城的历史、钢铁产业的文脉、城市创新发展的需求出发,打造蝶变转型的复兴引领区(中央活力城)和九大功能服务区;通过两河四岸的生态廊道和内部

△ 空间规划结构细节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功能分区
规划产业布局沿城市发展主轴串珠式布置,并在各功能区形成相应的产业服务核心,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共分为数字互联区、科技创新区、设计创意区、中央活力城、教培孵化区、更新提升区、站前功能区、配套生活区、滨水宜居区。

△ 功能分区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景观设计
通过打造一条集滨水广场公园、休闲娱乐健身、水类体验、生态体验、工业遗存于一体的滨水生态绿带,给市民提供多功能、多维度的场景体验,给城市带来新一轮的生机和蜕变。

△ 景观设计总体规划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观河平台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工业遗存构筑物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核心区城市设计 -

△ 核心区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核心区城市设计鸟瞰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历史研究
邯钢经历了多快好省,艰苦创业、改革承包,滚动前进、走向市场,挺立潮头和科学发展,做大做强四个历史阶段,这些重要的历史阶段都反应在了东侧厂区的建筑肌理变化中,而其中的核心区更是始终引领着邯钢东区的历史变迁。

△ 邯钢东区的历史变迁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总体设计
| 空间联系 |
原厂办核心组团和原高炉核心工艺轴,成为邯钢之芯,集聚引擎项目,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之源。沿袭原高炉核心工艺的重要轴线,塑造核心区的脊梁,形成鱼骨状的空间体系,链接都市、生活、产业和赵王城遗址。

△ 空间联系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
道路系统:规划结合现状路网地形、园区已有路网肌理及相关功能开发需求,完善城市发展用地路网体系,区内城市道路可分为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三级。

△ 道路分布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景观结构框架 |

△ 景观结构框架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绿化系统规划 |
区域开放空间轴线
廊道:中间”十“字向城市绿带连接北侧沁河滨水空间廊道和南侧遗址公园生态廊道构成基地绿化廊道结构。
重点开放空间节点
斑块:结合绿轴在组团地块节点局部放大景观 ,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融合周边功能注入创新功能,形成特色的休闲绿化空间。
绿化基底网络
网络:沿街绿化与公共开发空间构成基地最基础的绿化网络系统,也是步行引导的公共区域。

△ 绿化系统规划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
打造一个外围生态绿地环布、内部公共通道连通、空中活力步道构建、创新空间节点激发的空间系统。

△ 开敞空间系统规划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节点设计
以“基于工业遗存的都市针灸”为主旨,建设“穴位”——针灸锚点、“肌群”——触媒组团、“经脉”——空间网络、“神元”——活力产业为主题的空间网络。




△ 节点生成分析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节点设计索引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路演中心、VR 体验中心、融合讲堂:4 号、5 号高炉片区依托两座高炉作为孵化器带动片区活力再生,4 号高炉作为科创讲堂举办科研研讨交流会,5 号高炉打造为路演中心与 VR 体验中心,成为企业宣传展示平台。同时围绕两座高炉落位科技、创意产业,设置办公空间。两座高炉间设置室外音乐剧场,并在建筑聚落间穿插高架步行系统,打造特色活力街区。

△ 民俗文化广场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高炉音乐剧场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高线活力公园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筒仓设计展示中心、产品发布广场:筒仓及仓库区域作为核心区的重要节点之一,在保留的筒仓,大空间仓库及小仓库群的周围做高强度开发。以3x4筒仓为支点建设配套的办公及商业,同时,筒仓改造为艺术展览,大空间仓库改造为新能源汽车及工业级展览,小仓库群改造为中试基地,作为企业研发基地。

△ 筒仓设计展示中心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产品发布广场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中试基地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烧结精品酒店:烧结厂区尊重原始地貌,保留工艺流程上的重要建筑。以烧结厂为支点建设精品酒店,服务周边地区;在酒店对面建设创意办公楼,并开发集中式商业和街区式商业,打造活力创意办公区。

△ 烧结精品酒店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数字互动剧场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邯钢博物馆、邯钢新天地:作为各大板块的交接区域,厂办区保留了电厂和大多数的办公组团,保留具有特色的外观对其功能进行重组改造。地块北部为两个步行商业街区组团,由处于地块中轴线画廊连接,提升土地价值;商业街区内下沉式的室外秀场增添商业活力;与画廊相呼应的则是邯钢博物馆,旁边新建的图书馆增加地块文化价值;位于地块两端的精品酒店和创意办公职能辐射周边地块,起到了功能过渡与融合的作用。

△ 邯钢博物馆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邯钢新天地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科技创新园:随着传统工业逐渐淘汰,高科技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区被更新升级为集商办,展览,科研一体的科技创新基地。瞄准国际前沿,承载着引高科技企业、促进经济发展。尖端科技领域研发等一系列使命。

△ 院士工作站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科技融合讲堂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设计工坊、设计创意集市:工业设计工坊为设计、展览、商业、教学等活动创造了一系列临时或长期场地;大师工作室可与南侧新建学院形成互动,为师生提供舒适便利的工作场所;创意集市临近北侧大草坪,方便引入人流,激活片区活力。

△ 设计工坊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设计创意集市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邯钢综合商务区:作为向北对接邯郸城区的门户,7 号高炉区域在保留高炉和最重要的若干工业遗存的基础上进行高强度开发,以高炉为支点建设配套酒店,保留场所记忆;于主干道两侧地块建设街区式商业和大型商业 mall,发挥土地价值;在端部形成环形高架步廊,打造独特的活力空间。

△ 邯钢综合商务区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城市智慧天幕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高炉遗址公园:为了衔接南部赵王城遗址公园和邯钢遗址核心区,8 号高炉遗址公园在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若干工业遗存的基础上进行低强度的开发。以高炉为核心建设遗址公园,保留了场所的记忆;与主干道左侧地块利用厂房构架和工业构件形成的工业遗址公园,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在右侧围绕着高炉、烟囱、皮带通廊、料斗和铁轨形成电竞广场和铁路公园,打造独特的活力空间。

△ 工业遗址公园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 电子竞技场效果图 © 程泰宁院士团队

过去、当下、未来
时光在邯钢大地上
唤起历史的时空
也孕育着当代科技的无限潜能和蓬勃生机
活力邯钢,伟大复兴!